搜索

太原:五大工程协调推进“治山”生态修复

  近日,占地面积3738亩的太原市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完工投运。这是太原市高标准“治山”造林示范工程,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又一处休闲、健身、运动的生态公园。

  这个公园是太原市西山绿化重大工程,以前这里曾经是黄土漫天的填埋场,经过8年的黄土填埋整治,如今站在观景台上,清风拂面,葱茏郁翠的景象尽收眼底。这里紧邻太原东山旅游公路暨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道,在公园建设中突出“森林中的运动”主题,注重体现生物多样性,乔灌草结合、阔叶林针叶林混交,工程共种植各类树木30余万株,配套了电网、水网、路网等设施,同时建设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并将义务植树主题馆、生态文明宣传画廊、巨型高清晰LED宣传屏镶嵌到森林运动公园内,以此来实现生态林业、景观林业、彩色林业和民生林业相融合。

  太原市山地面积广大,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多年来,由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以及开山采石、辟山修路等开发建设造成的山体破坏极为严重,导致区域内共计258 座矿山存在地质环境问题,水源枯竭、环境污染、运输道路损毁等矿区矛盾突出。同时,加之太原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都会存在,是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种类最全的市域。目前,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812处,直接威胁人口5.37万人。

  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资金缺口大。全市各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产金额来源主要为财政资金,需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补偿政策措施,吸引社会投资等各方面资产金额来源,引进先进模式,组建新形势投融资平台,做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蛋糕。

  部分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效果不够显著。由于生态修复治理涉及面广、修复工程类型多、ECO功能复杂,经过实践,部分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科学技术水平不够高,效果不够显著,或是过程效率不高。

  近年来,太原市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压实各级责任,确保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有序推进。全面制定和完善各项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分类实施,协调推进。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统筹把各项专项资金纳入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的建设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本投入。

  实施“绿山行动”工程。今年,太原市下达营造林任务46.543 万亩,市级财政投资15.8亿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资产金额的投入量达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同时,营造林任务在落地规划上,重点向汾河流域以及市域范围内东、西、北部山地倾斜布局,加大以绿养山、以绿养水力度,充分的发挥森林资源对山体、水体的生态修复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市的营造林任务已完成过半。

  实施国家试点项目工程。按照《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要求,太原市集中实施5大类,13小类40个工程建设项目,包括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20个,造林绿化项目1个,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6个,河流水系及水生态保护恢复项目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72亿元。截至目前,全市40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已竣工13个;正在施工27个。

  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地质环境治理试点项目工程。太原市列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地质环境治理试点项目的国有大矿共10个,包括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太原市东山煤矿的地环治理项目等。截至目前,10个项目已完工并完成省级终验8个,正在申报省级终验2个。

  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完成古交市、阳曲县(万分之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组织实施古交市、娄烦县、清徐县及阳曲县共计3125户的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全市组织实施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5项。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结合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太原市12座矿山企业申请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库,目前已有5座矿山企业达到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同日,在相聚30余公里的尖草坪区柏板乡,也有一处华丽转身的荒山,它就是慕云山。由于露天石灰岩长年累月的开采,这里生态脆弱,破坏的环境对汾河水系兰村泉域涵养水源造成了不良影响。2019年以来,太原市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为契机,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两年多的治理后,曾经的满目疮痍已被满山满谷的绿意覆盖。试点区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非常明显改善,同时消除隐患、生态修复、景观再造与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融合,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了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来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