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03 21:26:59 | 作者: 游园广场
原标题:国内首个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范发布,乡村振兴细致划分领域有了标准
村庄用水定额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用地面积多大?村庄道路建设标准是什么?武汉市农村里的生活环境如何优化……这些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标准,有了政策性规范。
2月12日,来自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消息,由该院牵头编制的《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范》(下称《规范》),于上月底获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该《规范》构建了全要素的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范体系,包含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管控、地方特色彰显、系统优化协同等最新要求,且已在以武汉市七壕村为代表的多个村庄规划中,进行了科学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介绍,该《规范》为国内首创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类规范,由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等单位紧密合作完成。这些单位在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领域极具优势,是行业内的头部单位。
记者了解到,该规范构建了全要素的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范体系,包含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管控、地方特色彰显、系统优化协同等最新要求;创新建立了一套服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地方特色指标体系,积极地推进了一批新兴基础设施应用,有效促进了各项设施系统有机融合、高效运作,彰显了武汉市水系和文化特色,形成了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的地方标准。
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规范编制内容全面,符合武汉真实的情况和发展要求,技术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规范的高水平,并有多项创新,填补了国内该类规范的空白,对优化武汉市农村里的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传承乡土特色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一项技术标准从无到有的背后,是技术人员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亦是长期科研积累的成果。
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持续致力于武汉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彼时,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还未形成系统性的规范,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该项目团队或参考国标、行标相关单项标准,以人均用水量指标为例,取值跨度有两三倍,其结果难以精准指导武汉市规划编制;抑或套用外省经验,但往往“水土不服”,跟武汉市村庄的实际的需求不匹配,不同村庄的规划建设各搞一套,难以统一。
如何研究构建符合武汉特色的区域标准体系?该院针对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内容、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武汉市村庄交通市政设施的规划编制技术与管控指南》《武汉市村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标准研究》《武汉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多项课题,提高了村庄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也为该规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前,该规范提出的各类规划技术方面的要求,已在以武汉市七壕村为代表的多个村庄规划中进行科学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
比如,在村庄用水量方面,系统分析历年用水变化规律,结合《武汉市供水专项规划》等技术成果,首次提出武汉市村庄用水定额标准;针对污水处理设施用地面积城乡差异大的难题,整合提炼29组不一样现状村庄污水处理设备用地样本,创新建立集约型的村庄污水处理设备用地指标;针对村庄道路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考虑不同村庄发展需求及不一样的等级道路功能差异,率先制定与村庄规模适配的分级道路宽度标准体系。
下一步,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将继续深耕乡村沃土,扩大规范的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提升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