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望仙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12月4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浙江安吉召开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37个典型案例涉及17个省份,均分布在“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涵盖湖泊、湿地、河口、江心岛、沙漠、矿山、退化土地等多种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流域、海岸带与海岛等多类区域。这些案例充分总结了地方工作实践亮点,梳理凝练了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领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科学举措,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借鉴意义。我们特推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栏目,介绍其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习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之一的江西省上饶市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自然生态良好、风光秀丽,境内有3个世界自然遗产、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3个5A级景区、33个4A级景区。在全力推进“大美上饶”建设过程中,上饶市提出“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保护好、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和谐的生态环境显得很重要。近年来,上饶市通过“山水林田”协同修复,将“地质+生态”领域的关键治理技术有效运用到“自然恢复+工程治理+长效管理”中,大力推进矿山复绿复垦、生态重塑,努力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

  江西省广信区望仙乡由于花岗岩储量丰富,被誉为“石材之乡”。1998年当地开始开采、加工石材,顶峰时期拥有大小开采点120余处,270条花岗岩生产线,近万人以此谋生,石材的开采、加工给当地造成了生态退化、地灾隐患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当地引入社会资本26亿元,对望仙谷9150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生态重塑,将碎片化的自然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优化,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全力发展“生态修复+文旅”新业态。

  因矿区开采技术及加工工艺落后,废石乱堆乱放、废弃石粉随意倾倒,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土地损毁、植被破坏面积75余亩;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流入“饶北河”段,使附近水体被染成了“牛奶色”;大量废弃矿山山体,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采矿留下的悬崖陡壁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还威胁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犹如一块块醒目的“伤疤”烙印在望仙乡葱郁的山林里。随着生活环境的持续恶化,慢慢的变多以矿为生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陆续迁出,望仙村等几个村落相继成了“空心村”。

  针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聚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当地地理优势,将生态修复工程与旅游业一体化规划设计和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土民宿和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返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根据望仙谷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土方回填、 拦堤筑坝、涵养水源、栽植树木等实施方式,分类开展受损山体综合治理,针对高陡山体,消除存在隐患的危岩,采取工程治理+自然复绿的措施进行治理,利用高陡山体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不破坏山体的方式修建民宿、高空栈道等人造景观,达到美化山体的效果。对于不适合修建人造景观的山体,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措施辅助的方式,营造生态野趣的自然景观。

  为解决治理资金难题,引入有修复意愿的九牛文旅集团作为修复治理主体,上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望仙谷,召开专题会议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九牛文旅集团先后投入26亿元用于打造矿山生态修复及后续文旅产业、富民兴业。

  望仙谷花岗岩矿区地处灵山山脉,距上饶市区50千米,区位及地理优势显著。当地政府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秉持“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拯救落寞乡村,再造新故乡计划”,以生态修复筑基、观光旅游搭台、民俗文化唱戏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价值提升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实施修复之初就找准产业定位,以望仙谷景区作为旅游龙头,打造集山水人文景观、休闲度假、漂流户外运动、健康美食、民俗体验、古法作坊、活动演绎为一体的新型文旅小镇,争创国家级度假区。因山而建、因势而建,因地制宜规划修复景观,依托本土民情及文化打造文旅产品,将生态修复项目区的发展融入地区经济板块,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及产业导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打造生态修复项目辐射区经济共同体。

  望仙谷在深化废弃矿山治理的基础上,依托社会资本,将生态美景与新兴起的产业有机叠加,走出了一条“绿了青山、红了产业、美了山村”的生态价值转换之路。一是带动了就业,望仙谷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及景区建设期间的大量用工,带动了当地村民“再就业”,景区建成后发展民宿、餐饮等后续产业,又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就业;二是吸引返乡创业,当地政府主动作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村民返乡创业,项目区形成规模后,推出“永不收租、共创共享”的方式,进一步吸引村民返乡创业;三是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望仙谷为中心,规划发展各类蔬果试验田、大豆示范区、艺术稻田区、萌宠养殖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绿色农产品和非遗工坊40余间,打造手工红糖、酱醋、年糕、豆腐、白茶等颇具赣家风味的餐饮体系,促进餐饮服务业发展。依托生态山势新建民宿,打造“身在市中、心在山中”的住宿体验,促进当地民宿产业发展。

  近年来,望仙谷全方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森林质量提升、湿地ECO提升等重点工程。一期规划用地600余亩,通过植树种草(70.69亩)、清运废石(19.98万方)、回填矿坑(1.19万立方米)、清理河道(3.5千米)等措施,让山体重新披上绿衣,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通过全方面推进节水、节地型社会建设,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引进推广太阳能、水电等绿色能源,推动当地低碳建设。望仙谷从废弃矿山变身为峡谷清幽、溪水欢腾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效益凸显。现如今的望仙谷彻底改变了过去资源破坏型的发展模式,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找准了绿色发展道路,逐步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经过十几年对“两山”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望仙谷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群落得到了有效恢复,森林覆盖率由73%增长至81%,水质由原来的“牛奶河”变成为Ⅱ类水质,负氧离子达到16999个/立方厘米,为当地筑牢了绿色屏障。

  望仙谷的勃然兴起,不仅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上游客的餐桌,更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和价值链。在望仙谷周边地区,休闲农庄、山村民宿、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农家乐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仅望仙乡近年来就新增各类农业新业态经营主体27家。望仙谷自揭幕至今,景区内营业店铺已超过130家,总营业额超过4000万元,其中传统酒坊和酱油坊年销售额达98.96万元。年均客流已超过180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紧邻景区的村落,如望仙村、华坛山镇及樟涧自然村依托区位优势,差异化发展民宿产业,从原来的数家民宿发展至今700余家、近万张床位,带动周边旅游及其他产业综合收入5亿元左右。望仙谷从废弃矿山转变成现在持续火爆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土地实现了最高最佳用途。

  望仙谷生态修复,消除了采矿留下的地灾隐患,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持续资产金额的投入,望仙谷周边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稳定的客流量为当地发展餐饮、民宿等服务业提供了基础。望仙谷的文旅平台的建设完善,不仅直接带动村民再就业,而且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能人进乡创业,进一步改善和保障了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目前,长期在景区就业的当地村民达500余人,人均年增收入达4万元以上;临时参与景区开发建设的当地村民达1000余人,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此外,望仙谷的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万余人,吸引返乡创业人数达1150人。通过打造民俗体验、古法作坊等民间传统文化产业,既让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也推动了乡村振兴。

  原标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望仙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