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凉山深处,藏着一片宁静的水域,全国第三大高山天然深水湖泊——马湖坐落在群山深处,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山顶,是雷波县的一座生态资源宝库。为了支持马湖湿地生态修复,农发行提供贷款5亿元,助力当地生态搬迁、复绿增林、土地复垦、莼菜种植等,打造了集生态、景观、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重提升。
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环境污染、ECO退化等问题日渐突出,绿色发展已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明显问题和降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的迫切需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2024年,农发行持续深耕“三农”沃土,擦亮“绿色银行”品牌形象,助力“三农”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67万亿元,有效补充了“三农”绿色发展资金缺口。
绿色是“三农”的底色,为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农发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三农”绿色发展重点领域优化绿色金融供给,支持了一大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果非常明显的绿色项目。
江苏邳州市燕子埠镇,草木葱茏的山石间,一片的矿坑和山土让人凝目。曾经的矿山由于长期露天开采,山体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还存在滑坡、塌陷和山洪等各种地质灾害隐患。农发行贷款5.8亿元,支持了邳州市19个废弃露采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共计修复矿坑面积5600余亩,不仅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还通过规模化绿色农业、生态养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居民增收。现如今,修复完成的废弃矿山已“变废为宝”,绿水青山焕发出盎然生机,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机。
邳州市的矿山修复工程只是一个缩影。2024年,农发行累计投放绿色贷款7106亿元,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要ECO保护修复、长江黄河等重要江河湖库污染防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五大重点领域,支持了一大批环境、社会效益突出的绿色项目。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678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7.8%。同时,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占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7%,有效补充了“三农”绿色发展资金缺口。
与此同时,农发行加快绿色创新,积极稳妥探索碳排放权、碳汇权益、排污权等可量化交易的绿色权益担保方式和“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新模式,探索破解现金流管理难题,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信贷模式,落地了一批优质的绿色低碳项目,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末,该行支持的绿色项目共计节约标准煤超1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6200万吨、节水超5亿吨,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明显。
为加大筹资力度,农发行丰富绿色债券发行品种,创新推出同期限要素的绿色债券和普通债券“孪生债券”发行模式,引导低成本的社会资金参与,助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发行绿色债券人民币1240亿元、欧元5亿元。此外,农发行强化碳减排贷款投放和资金申领管理,切实提升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质效,全年累计申领碳减排支持工具49亿元,大多数都用在支持风电、光伏及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在加大绿色金融供给的同时,2024年以来,农发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规划、公司治理、基础管理以及自身运营等各方面,持续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治理、管理体系,引导全行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能力,擦亮高水平发展的底色。
强化战略引领。2024年,农发行制定印发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4—2025年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美丽中国建设以及ESG理念等纳入全行整体战略,明确新形势下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在组织层面,该行充分的发挥董事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和高管层绿色信贷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科学决策作用,形成各部门积极协同合作、分支机构奋进落实、全员参与践行的机制;用好绿色金融专项激励约束机制,充分的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绿色金融专项人才库,全方位加强绿色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储备,提升绿色服务主动性与积极性。
严密的管理体系是系统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重要保障。农发行注重夯实管理基础,通过“绿色银行”一揽子政策制度,给予绿色金融差异化支持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向支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效显著的绿色项目倾斜。同时,该行持续优化绿色信贷管理,细化信贷全流程各环节管理要求,将气候风险纳入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开展信贷资产环境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持续深化合规管理,开展绿色信贷专项审计,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环境信息公开披露,充分披露自身运营和绿色金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和气候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金融机构不仅是“双碳”的支持者,更是“双碳”的践行者。在推动自身减排方面,农发行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大力倡导绿色办公,推行绿色采购,系统规划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建设和绿色改造,依托科技全方位开展自身运营碳盘查,持续推动节能降耗以降低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并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彰显了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为加强交流合作,农发行发挥亚太农协主席单位作用,推动将绿色金融纳入亚太农协长期战略规划,积极与协会及协会成员开展绿色金融合作。同时,该行对外开展了多层级绿色金融对话,例如,与法开署开展双边会谈、赴法开署访问并就绿色金融合作深入交流;深化与亚洲开发银行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通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宣传服务生态农业领域经验等。为宣传借鉴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农发行还广泛参与国际会议,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世界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亚投行主办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研讨会等,并在法开署主办的绿色金融主题会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部长会议上分享了绿色金融发展经验。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需要。农发行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资金精准滴灌“三农”绿色发展领域,提升全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能力水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十四五”“绿色银行”品牌建设收官战,谋好“十五五”绿色金融大文章开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31
2023-12-31
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