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轻拂,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的响鼓坡以一片盎然绿意重新焕发生机。这片昔日的铝土矿开采区,曾因矿坑遍布、岩石而显得伤痕累累,但随着生态修复的深入展开,今天的响鼓坡正逐步展现出新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响鼓坡的重生并非偶然。在2021年12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贵州,针对全县的多处矿山进行了巡查和点评,响鼓坡铝土矿被点名批评。为此,修文县政府迅速反应,明确将48个矿山分配给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修复工作,并借助第三方专家团队设计具体的修复方案。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为响鼓坡的生态重建奠定了基础。
“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施策’的原则,以确保生态修复的持续有效。”修文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孟佳如是说。在具体的修复措施中,第一步便是对受损的地形进行回填。矿山负责人吴金忠表示,在响鼓坡的采矿区,有七到八个大小不一的矿坑,需要用废石和尾渣进行回填,并最终覆土。“已完成地貌平整和回填工作,总共覆土超过10万立方米。”
第二步,生态恢复项目逐渐展开。根据设计的具体方案,修文县需要在回填后的矿山上种植76,000多株苗木,以促进地表的生态复苏。经过一年的努力,到了2022年6月,主体的修复工程顺利完成。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矿山生态修复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修文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积极推动工程措施与自然恢复理念的结合,致力于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企业履行“边开采、边治理”的主体责任,修文县在督促过程中全面启动了历史遗留矿山的修复工作。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在积极探索与民众的协作,致力于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现在,看着响鼓坡重新焕发的绿意,吴金忠充满欣慰。新种植的林木为这里增添了100多亩的枇杷树,“计划将其中一部分免费分给村民,剩下的则由国有林场管理。”这样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周边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余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崛起,村民们也借助优质的自然资源实现了增收的目标。汪玉成,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党支部书记,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未来,我们将努力让绿水青山更加美丽,金山银山更加丰盈,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逐步的提升。”
整体来看,响鼓坡的生态修复是贵州省在矿山治理领域的一次成功范例。通过政策的引导、技术的落实和与地方居民的密切合作,修文县不仅恢复了昔日的矿区,更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一过程为中国其他矿山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地方能借鉴这一成功模式,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良性循环。
矿山治理、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的课题。在国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响鼓坡的重生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拥抱更美好的明天。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回馈,更是对人类未来的承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2023-12-28
2023-12-28
2023-12-31
2023-12-31
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