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粗放式开采引发生态危机三公司遭索赔126亿!

  在环境保护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粗放式开采行为却成为了一道不可忽视的伤疤。2023年1月9日,高争民爆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成远矿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远矿业”)近日收到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昌都中院”)的传票及出庭通知书。这是一起因合同纠纷而引发的行政诉讼,原告西藏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昌都高争”)向昌都中院提起诉讼,要求三家被告公司连带赔偿因粗放式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总额高达1.26亿元。

  原告昌都高争是一家位于昌都市的水泥生产一体化企业。自2017年至2022年期间,昌都高争与三家被告——四川川煤第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川煤第六”)、浙江华钻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华钻建设”)、成远矿业签署了《埃西乡邦迪石灰岩矿山开采承包合同》等一系列相关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这三家公司负责在矿山开采期间的开采作业。

  然而,在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2年3月28日的督察中发现,这些矿山的开采方式显然有一定的问题:粗放式开采导致矿山道路附近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废渣随意倾倒、原料矿通过山体倾倒至山脚等现象,严重侵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督察组指出,这种开采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侵权,导致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可逆转损害。

  根据昌都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3月29日向昌都高争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被要求立即改正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并被处以87.5万元的罚款。紧接着,在3月30日,昌都市卡若区自然资源局对昌都高争下达了停工整改通知,要求其立马停止开采及山体倾倒行为,并务必提出整改方案,开展生态修复。

  昌都高争在自治区及昌都市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外聘合法资质机构开展生态功能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方案。在2022年7月22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受昌都市自然资源局的指令,对粗放式开采活动展开了司法鉴定。鉴别判定的结果表明,自2016年起,埃西乡邦迪石灰岩矿山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直至2022年3月的停工,归因于上述被告的粗放式开采行为。

  与此同时,2022年12月10日,作为项目业主的昌都高争与昌都市人民政府及昌都市自然资源局达成了磋商性协议,明确其需对矿山的生态修复负责。到了2023年9月25日,昌都市卡若区自然资源局通过初步验收,确认昌都高争已完成针对三被告粗放式开采造成的环境损害的生态修复工作。

  昌都高争这次诉讼,其实就是在为其因三被告的侵权而面临的诸多损失讨回公道。高争民爆在其公告中表示,由于三家企业的侵犯权利的行为,昌都高争已经自行承担了全部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并因此进行了大量的生态修复工作。因此,他们合法要求川煤第六、华钻建设、成远矿业三家公司对2017年至2022年期间由于粗放式开采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相应的责任,赔偿金额高达1.26亿元。

  粗放式开采的生态代价,是自然没办法承受之重。在这起引发广泛关注的诉讼中,我们不仅看到企业间的责任与义务,更看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意识正逐渐深入人心。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清楚,生态保护不应成为口号,而是每个经营决策的指导原则。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找到更合理的平衡,而这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全球面临环保挑战的大背景下,我们有责任去呵护好每一寸土地,避免生态的再次破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