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典型引路 废弃矿山的美丽蝶变——福建漳州吴田山矿山生态修复纪实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照耀在吴田山上,黄花风铃木灿烂绽放。远眺西南,活盘水库的水面波光粼粼,如同辐射状的丝带伸向四周,宛如盛开的梅花,镶嵌在吴田山的山麓。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态修复项目的深入实施,这片曾经饱受开采之苦的土地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绿意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的吴田山,矿产资源丰富,尤其以优质的G654花岗岩而闻名全国。20世纪80年代末,吴田山矿区开始采掘,矿山数量与日俱增,开采规模逐步扩大,推动了当地石材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2019年初,长泰地区拥有石材加工公司1300余家,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开采的代价也是沉重的。钩机轰鸣,炮声连连;乱石飞溅,尘土飞扬。灰蒙蒙的天空飞鸟绝迹,山脚下原本清澈的林墩溪也因工厂内流出的加工废料水而变得浑浊,被当地人开玩笑说为“牛奶溪”。矿山开采在为长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泡沫经济。在意识到这样无序开采与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时,长泰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于2018年1月1日全面关停吴田山矿区。尽管此举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减少超过10亿元,但长泰区整治环境、关闭矿山的决心从未动摇。

  2023年3月10日,长泰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直单位、吴田山有关工作人员等120余人,在吴田山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工程示范区946平台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逐步推动废弃矿山的综合治理。

  目前,吴田山矿山修复项目已顺利完成示范区内的林地、草地、水系等工程建设,实现了阶段性目标。项目生态修复区总面积达26.5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治理区面积约6.89平方公里,分为三娘区、梯坪区、东林区、东田区、新岩区5个治理区。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吴田山废弃矿山修复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昔日的矿山披上了一层绿色,逐渐恢复生机活力,慢慢的变多的人过来攀登“闽南临海第一山”,流连在吴田的湖光山色、花草奇石之中。

  与此同时,山脚下原来全国最大的G654芝麻黑花岗岩石材生产基地——林墩工业区,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漫步在林墩的乡间小道,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远山如黛,郁郁葱葱;田间稻香四溢,蛙声阵阵,树上麻雀欢快歌唱,路旁的孩子们笑容满面。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让人很难来想象这里的村庄曾经是灰尘满天的“石头村”。那时候的林墩村民们靠山吃山,以石为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为根治山林“创伤”,恢复绿水青山,林墩办事处启动石材产业综合大整治,坚持一手抓石材整治,一手抓环境治理,拆除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石材厂,进行了土地复垦和绿化,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墩办事处还注重发掘森林生态旅游价值,促进森林与康养、文旅融合,积极引导发展森林康养旅居、森林生态研学等多层次、多品类的“森林+”新业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从“开山人”到“养山人”的华丽嬗变。

  吴田山从废弃矿山的伤痕累累到绿色画卷的重生,不仅是生态的修复,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实践。未来的吴田山,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吴田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级样板区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生态修复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有机融合,带动产业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网站地图